新闻中心

您的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燕赵都市报》建药厂开荒拓土 ——共和国“医药长子”成长记

发布时间:2021-05-13 18:02:01 来源: 编辑: 0次浏览

华药淀粉厂.jpg

1953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党和国家面对旧中国落后的医药工业和保障人民健康就医用药的迫切需求,将医药工业的创立和发展,置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要地位——建中国自己的“大”药厂。1953年,全国156个重点项目轰轰烈烈地展开,其中医药工业占三项,华北制药厂占了两项。刚刚从北京医学院毕业的刘剑章,成为第一代“华药人”。2021年4月,93岁高龄的刘剑章老人追述筹建华北制药厂的青春岁月,依然满怀激情。

筹备处成立,党组织诞生

1953年8月初,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的25位同学毕业分配会正在小会议室举行。当年的毕业生之一,曾任华药副总工程师的刘剑章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当时宣布第一批10位同学,分配到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抗生素厂筹备处(当时还没有确定厂址,还不叫华药),这10人中有班长、支书、班干部,还有我。”刘剑章老人至今难忘当时被选上的光荣和自豪,因为“能被选中参与国家重点项目建设,那是无上的光荣,很多同学都羡慕我们。”

现代人很难想象当年抗生素尤其是青霉素,对一个新成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意义。由于西方国家实施禁运,1949年,1瓶20万单位的青霉素,虽仅重0.12克,却相当于0.9克黄金的价格。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很多志愿军伤员伤口细菌感染化脓却因无药可用而牺牲。

年轻的共和国亟须建立自己的抗生素大厂,1953年,华北制药厂作为“一五”计划重点项目紧急上马。伴随筹备处同时成立的还有筹备处党组织。据华北制药厂的厂史记载,1953年8月,党组织伴随筹备处成立而诞生。

举全国之力建华北制药厂

“用举全国之力来形容华北制药厂的建厂一点也不为过。”刘剑章回忆,“一五”计划的156工程统共只有三个医药项目,华药就占了两个——淀粉厂和抗生素厂。“在那个年代,国家为华药投资了7000余万元,在建厂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说是无条件支持。”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作为国家重点项目的华北制药厂落户在石家庄呢?抗生素厂和淀粉厂对厂址有一系列要求,要有丰富优质的水源,有足够的电力、蒸汽供应,接近原料(主要是玉米)产地,要有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需要一定的地质和气象条件以及工业配套能力。当时,筹备处选址提出哈尔滨、太原、石家庄、邯郸等十来个候选地。石家庄地处华北粮仓,地下水资源丰富,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更为重要的是,在候选城市中,石家庄距首都最近,科技交流和咨询都很方便。就这样,石家庄因综合条件最佳成为首选方案。

除了基础建设,国家还持续加大人员和技术投资。从上海、北京、东北、天津、山东等省市医药和轻工业行业选调的400多名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来自制药、淀粉和玻璃行业的500多名技术骨干和一批大学、中专院校优秀毕业生,以及来自五湖四海的优秀人才,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组成了“豪华”的创业人才阵容,成为了筹建工作的主力军。

为确保工厂早日建成,1954年8月,在石家庄市委支持下,成立了以筹备处为主的甲乙丙三方联合党委和联合指挥部。在联合党委和联合指挥部统一指挥下,筹建工作获得圆满成功。1958年6月3日通过国家验收,投产后的产品各项技术指标均超过了原设计水平,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和物质基础。

建设速度不亚于“深圳速度”

作为一名1978年入党的老党员,能够参与共和国“医药长子”的初建、发展,并与之共成长,刘剑章深感自豪。

1954年元旦,在石家庄市政府招待处,刘剑章打开刚刚调试好的收音机,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年献词中听到了令他心潮澎湃、铭记至今的那句话:“向战斗在‘141工程’(后扩充为156个重点项目)建设一线的同志们致敬!”

彼时,刘剑章被分配到秘书科,主要负责处理日常公文,兼设计管理、勘测调查等多项工作。“住在有着二十多户人家的大杂院,经常吃窝窝头、山药面儿饼子,但这些在抓紧为国家建设药厂、生产急需的青霉素面前根本算不上什么困难。”刘剑章感慨地说,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华药的建设者们满怀信心,克服了各种困难,建设速度不亚于后来的“深圳速度”。

1954年,3栋工人宿舍主体拔地而起。

1955年,淀粉厂、抗生素厂、玻璃厂陆续破土动工。

1956年冬,淀粉厂建成。

1957年7月15日,淀粉厂投产。

1958年3月13日,玻璃厂制造出第一批玻璃小瓶。

1958年6月3日,第一批青霉素正式下线。

……

“华药的投产,迅速带动了青霉素的普及和降价,曾贵比黄金的青霉素降为几毛钱一支,结束了我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开创了中国抗生素工业化生产的新纪元。”刘剑章说起投产的意义,依然难掩激动。

1978年,华药产品由最初的5种,累计增加到75种;抗生素总产量从1958年的91吨增加到1978年的1655吨,企业初步具备了自身生产规模大、成本低的基本优势,为建成我国第一个大型抗生素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

投产后的华北制药厂,还积极承担了全国46个抗生素厂、药用玻璃厂、淀粉和葡萄糖厂的援建工作,分别调出配套职工1389人,无偿提供技术、菌种、人员等各方面的资源,先后支援了朝鲜、越南、蒙古、罗马尼亚、非洲马里等国家的药厂建设,为推动新中国制药工业发展和优化我国国际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

1996年,华北制药厂改制为现代企业——华北制药集团,从单一的抗生素生产发展到拥有化学药制剂、生物生化药、原料药、农兽药和健康消费品在内的五大产业;从“四大素”当家的抗生素工厂成长为涵盖抗感染类、心脑血管类等近千个品种规格的现代化大型制药企业,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华北制药厂

华北制药厂是“一五”计划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由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中的抗生素厂、淀粉厂和前民主德国引进的药用玻璃厂组成,1953年6月开始筹建,总投资7588万元。1958年,亚洲最大的抗生素厂,开始在华北平原崛起。它被称为新中国制药工业的摇篮,共和国的“医药长子”。

华北制药厂的建成,开创了我国大规模生产抗生素的历史,结束了我国青霉素、链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缺医少药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

2021年5月12日 燕都融媒体记者 李春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联系方式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平东路388号

咨询热线:0311-85993999

传真:0311-86672430

查看更多 >>